阅读量:286
我国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人对自然界事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认识的范畴。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则是古代的朴素唯物、自发辩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即以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消长与转化的观点,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概括医学领域里的一系列问题。
《脏腑辨证诊治图》,是“姚氏太和医室诊疗”近代传承的重要资料。其以五脏六腑的关系为基础,系统描述临床表现、证型、治法、方药,可谓一个学习和了解中医的简书,其简单、直观、易懂,是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重要资料。(购买联系029~84234562)
① 解剖方面:归纳人体脏腑组织的属性如《灵枢·寿天刚柔篇》,“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阴。”
② 生理方面:分析人体的生理功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代表着物质的储藏,是阳气能量的来源:阳代表着机能活动,起着卫外面固守阴精的作用。
③病理方面:阐明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素间·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又如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阴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等,④诊断方面:对病症属性归类的总钢,把阳证与阴证作为总的鉴别要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⑤治疗方面:确定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整阴阳相对平衡的原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此外,药物的性能、针灸的手法等,也有相应的阴阳属性。临床上,就须注意证之阴阳与治之阴阳的关系。
综上说明,阴阳既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工具,但是,这个学说也只能根据一些直观的体验对事物内部的矛盾作粗略的说明,因此,它只是朴素的唯物观。必须以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对它批判地接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药贴敷--通过皮肤腺体及毛细血管的渗透、吸收,直达病灶,避免口服、肌注等传统给药弊端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