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生学院青年学子们奔赴湖北省松滋市开展“红桑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00后的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现实场景。
八宝镇白水淌村:旧手机里长出的 “银发电商”
调研实践队员们走进八宝镇白水淌村直播间,桌上摆满脆皮烧瓜、农家脆李,还有摞成小山的土鸡蛋。村书记曹礼平,正举着根硕长的脆皮烧瓜,冲镜头大声招呼:“家人们看这瓜!新鲜现摘,脆生生甜津津,4-5斤才29.9,顺丰包邮到家!”
曹礼平讲得额头冒汗,却顾不上擦,眼瞅着订单提示音“叮咚”响个不停,眼角笑出深深纹路——这场景,和2013年她攥着旧手机、在村委会角落磕磕绊绊开播时,简直像两个世界。
直播结束后,曹礼平向实践队员们讲述着十年前的往事。在她的办公室里,一部贴满胶带的旧手机被精心地放在展柜中。“这是我们2013年刚开始做电商时用的,当时就靠这部手机,在村委会的角落里,开始了我们的直播尝试。”最初村民哪懂直播?曹礼平带着小年轻们一点点教,60多岁的李婶,从“分不清镜头在哪”,到如今能熟练帮衬打包。直播间里,满是“土味”却鲜活的烟火气,脆李分装时的“哗啦啦”声,烧瓜过秤时的“滴答”声,和曹礼平亮堂的吆喝声混在一处,把白水淌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有奔头。
在与曹礼平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这些年村里的电商产业一步步发展起来,带动了不少老人参与其中,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但大家都在齐心协力地往前闯。曹礼平办公室的小黑板上,“今年冲刺200万营业额,明年力争突破500万”的字样格外醒目,这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街河市镇新星村:绿色产业里的 “银发耕耘者”
街河市镇新星村的田野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二师学子们沿着田埂漫步,远远就看到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柑橘园里忙碌着。72岁的冉奶奶正弯着腰除草,动作虽不算快,但每一下都很扎实。听到脚步声,冉奶奶直起身子,看到是前来走访的学子们,热情地打了招呼。“孩子们来啦,快过来歇歇脚。”?
队员们走到冉奶奶身边,和她聊了起来。“奶奶,您在这儿干活累不累啊?”“不累不累,在家门口找点事做,既能活动活动筋骨,还能挣点零花钱,心里踏实。” 冉奶奶笑着回答,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和冉奶奶的交谈中,学子们得知,村里发展绿色产业,不仅让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还为像她这样的老人提供了不少工作机会。老人们在这里打理果蔬、管护果园,日子过得充实又有意义。
走访过程中,队员们还了解到,新星村作为国家级“零碳乡村”标准试点,有着一套独特的“绿色密码”。从种植到养殖,从发电到肥田,形成了一个巧妙的闭环。学子们一边听村干部介绍,一边在村里四处走访,感受着这份绿色产业带来的变化。冉奶奶还和学子们说起村里对老人的关怀,“每年都有体检,行动不便的还能上门,80岁以上的长辈还有补贴,村干部们都很贴心。”
刘家场镇柳林河社区:银发舞者跳出的 “晚晴乐章”
刘家场镇柳林河社区的广场上,傍晚时分便热闹了起来。欢快的音乐声响起,百余名银发舞者身着色彩鲜艳的演出服,随着节奏翩翩起舞,绚丽的灯光照亮了他们洋溢着笑容的脸庞。实践队员们都被这热闹的氛围所感染,也加入到人群中,和老人们一起感受这份快乐。
76岁的张爷爷是舞蹈队里的活跃分子,他告诉大家,自从镇上开办了老年大学,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了。“在老年大学里,我学了交谊舞,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日子过得可开心了。”队员们和张爷爷聊起老年大学的课程,听他讲述着学习过程中的趣事,时不时被逗得哈哈大笑。在和社区居民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们还了解到,老年大学开设了民族舞、书法、管乐等多种课程,满足了老人们不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这些天,湖北二师的学子们穿梭在松滋的乡村社区,用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动人的瞬间,用耳朵倾听着一段段温暖的故事。走访还在继续,他们期待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发现更多乡村振兴与“银发”碰撞出的精彩,感受更多乡村发展的活力与希望。而这些正在发生的故事,也终将成为他们青春记忆里与乡村最深刻的联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